-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郑心怡 张峻笠
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恩施所需,光谷所能。2021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统一安排,“十四五”时期,武汉东湖高新区(以下简称“光谷”)与恩施市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以产业振兴带动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
建设3个农旅融合产业园、8个加工产业园、3个展示展销馆,万余村民找到增收门路……对口帮扶五年来,光谷聚焦农文旅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培育、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补短板、锻长板,在恩施市累计实施了70余个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帮扶项目。
输血变造血:“山中车间”让深山道地药材远销海外
“东湖高新区助力恩施新塘乡村振兴”“打造武陵山区道地药材示范产业园”,位于恩施市新塘乡下坝村的光谷援建项目新塘中药材产业园内,两条红色的标语格外醒目。

园区内,栗禾农业负责人郦锋仔细地向来访者介绍新塘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紫油厚朴。曾经这味道地药材“养在深闺”,如今郦锋借助标准化的车间生产,将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浙江商人郦锋与新塘结缘了8年。2017年,他在下坝村临近的木栗园建立中药材育苗基地。得益于新塘丰富的药材资源,企业越做越好。然而木栗园村厂房条件有限,加之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大,就地扩大生产难度大。
新塘乡党委政府了解企业情况后,积极争取了570万元项目资金,在下坝村栗子园组新建45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园。

“有了起火本(钱),就可以起炉灶。”新塘乡党委副书记韩同箫介绍,乡里争取了光谷250万元帮扶资金,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2022年8月,新塘乡中药材产业园正式投用。新厂房给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产值从2021年的500万元,到去年超过3000万元的总产值。
“我们用250万的资金,撬动了超1500万的各项投资。”韩同箫告诉记者,光靠政府投资发展不长久,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投入,才能够持续造血。如今,栗禾农业已经成长为新塘乡规上企业,为当地发展持续助力。
政府搭台,社会资本唱戏。把生产车间建在大山里,在光谷对口恩施产业帮扶中,已形成一种独特经验。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光谷参与援建的板桥乡的“板党现代产业园”,目前已有2家大型药企签订入驻协议,签约资金达1.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500万元,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开始显现。


眼下,光谷参与建设的屯堡乡马者综合产业加工园机器轰鸣,茶企正在生产大宗茶。新的产业园让马者的优质茶生产告别了小作坊,马者茶叶品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记者了解到,对口帮扶五年来,两地政府牵线搭桥,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激励企业到深山建基地、建车间,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户家门口,将农户连接到产业链上,有效激发“造血”功能。


五年来,光谷先后投入帮扶资金5600万元,在恩施大山里建设农旅融合产业园、加工产业园、展示展销馆等项目,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了“产学研销引”产业发展体系,围绕特色产业,1万余名农村人口从中找到增收门路,走向富裕之路。


筑巢引凤:多家在汉企业入驻恩施高新区
恩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内的东湖高新区援建的科技孵化器大楼里,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紧张装修工作,抢抓工期,让签约企业尽快入驻。
2023年,恩施州成立40周年、光谷开展对口帮扶恩施市工作的第三年时,光谷与恩施高新区开展结对共建。

光谷坚持“受扶所需、尽己所能”,拿出3000万专项资金实施推动恩施高新区科技孵化器项目。经过近两年建设,一座新的现代化科技孵化器,在恩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呼之欲出。
“科技孵化器是光谷援建项目,对于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恩施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红军介绍,投入运行后,将有70余家科技企业入驻,“将是一座科技含量十足的大楼”。
除了支持建设产业项目,光谷积极引导区内上市公司、国资平台、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等赴恩施考察调研。同事组织职能部门、园区、研究院,在产业交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协作,联合恩施高新区管委会于东湖高新区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
“孵化器建好后,将有两家光谷的企业入驻。”杨红军介绍,目前已与康圣环球、武汉真彩智造签约。
湖北中达农HG燃气设备生产项目、沃恩德机电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项目、恩施市铜杆项目、恩施国盈农业掺混肥料生产加工制造项目等4家汉企投资项目落户恩施,拟投资15.55亿元。
协调人福医药恩施中药生产项目于2023年5月在恩施高新区开工建设,将于2025年投用。
“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有产业集群优势,交通和人力成本也是一大优势。”杨红军介绍,有了光谷的加持,恩施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有质的提升,“我们和光谷像亲戚一样走动起来,未来会越走越亲。”他说道。
赋能农文旅:一杯“村咖”全年可卖40余万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白果乡下村坝村“塘里堂外”景区塘里酒咖主理人姜鹏十分忙碌,他的酒咖成为当地最具吸引力的打卡点。

他的咖啡店主打现磨,咖啡豆来自埃塞俄比亚,口味独特,特别受来此游玩的年轻人的喜爱。去年4月13日开业,到年底营业额超过40万元,“今年到目前已经有12余万元了。”姜鹏告诉记者。
离湖北恩施州城约20公里的白果乡下村坝村,独具特色的“塘里堂外”乡村旅游综合体,自去年运行以来,已吸引超过20万名游客来打卡游玩。

“塘里堂外”由白果乡和光谷共同打造。自2021年以来,光谷便持续给予对口帮扶资金,助力白果乡下村坝村观音塘片区重点打造农旅综合体项目。
去年4月,全新打造的“塘里堂外”一经问世,便引爆恩施旅游市场。早在打造过程中,有十余年户外拓展和咖啡经营经验的姜鹏,便来到下村坝,投资了这间“村咖”。
据悉,项目采取村集体经营公司与市场主体合作,明确利益分配机制。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带来100万元的经济收入。

新塘乡长岭岗,一条光谷元素满满的“光谷漫道”将新塘药王阁、云上花间和药用植物园等沿途十大景观节点“串珠成链”。当地居民相继开设了60余家民宿,借着光谷漫道之光,生意兴隆。
2023年,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网红经济,光谷、恩施两地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在恩施市新塘乡建设光谷漫道,东湖高新区投入800余万元,打造富硒康养示范带上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典范。当地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余万元,村民吃上了“康养饭”“旅游饭”。
同样,利用光谷帮扶资金,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打造“三个彩色”,补齐“三个短板”,全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投入帮扶资金1500万元,实施恩施市龙凤镇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利用带水河紧邻州城的区位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成功将龙马风情小镇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2000余人吃上“旅游饭”。
此外,光谷还创新帮扶宣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开展专场文旅推介、“工会消费促振兴”、职工疗休养等系列活动,将恩施13家景区作为职工疗休养基地。
“我们充分调动光谷帮扶资金,把钱用到刀刃上,不断补短板、扬长处。”恩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画好“同心圆”: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对口帮扶中,光谷携手恩施共同培养党政人才、专技人才、创业致富人才“三支队伍”,将光谷的先进理念、创业精神、成熟机制逐步融合到帮扶地区的发展之中,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恩施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学习短短一年的时间,让我受益颇深。”去年,恩施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建国,在光谷社会事务局挂职交流一年。在光谷,他学到了如何管理村集体经济,利用资产管理方式,将村集体经济发挥出最大效益。“我学习回来后,将所学用在实践中,帮助非常大。”他说。
2022年,恩施市白杨坪镇中心卫生院理疗科医生刘叶峰,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学习回来后,将学到的先进康复医疗技术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今年,他的科室荣获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5年度百强特色科室”。
据介绍,五年来,东湖高新区与恩施市组织、宣传、教育、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为恩施市跟岗干部创造便利条件。在两地有关部门协作推动下,东湖高新区7所学校与恩施市7所学校、1家医院与恩施市2家医院结对,打造教育和医疗共同体。
据统计,五年来,光谷累计接收恩施市选派10余名乡镇主职干部、60余名专技人才、100余名社区书记到东湖高新区跟岗学习,不断开阔专业技术人才的眼界,更新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强化专技人才的综合能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