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Iy19781104
1950年恩施剿匪:一个电话救了司令员
1950年,恩施军分区司令员乘车去剿匪,路上听说参谋打了一个电话,脸色一变,赶紧下令撤回,次日有人对他说:“昨天有土匪想伏击你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湖北恩施地区匪患猖獗。
地处鄂湘川三省交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当地土匪勾结,形成大小几十股匪帮,人数过万
这位司令员姓王,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里拼出来的老革命,打硬仗的经验比谁都丰富。那天他带着一个警卫排,坐了两辆军用卡车去咸丰县城,准备和当地区小队汇合,端掉一股盘踞在朝阳寺的匪帮。出发前他反复交代,路上不准随意联系,怕无线电信号被土匪截获,毕竟那片山里的土匪不少人当过国民党兵,懂点通讯常识。
半路上卡车在一个叫“三道拐”的山口停下加水,王司令员刚下车,就看见参谋小张蹲在路边,拿着步话机小声说话。他心里咯噔一下,走过去问小张跟谁通话,小张说“跟军分区值班室报个平安,说我们快到咸丰了”。这话刚说完,王司令员脸色瞬间沉了——值班室的电话是公开线路,虽然平时用军用密码,但报平安这种琐事,小张肯定没加密,要是土匪在军分区安了眼线,或者有人监听电话,这不等于把行军路线和时间全暴露了?
他没多问,当即喊“全体上车,原路返回!”警卫排的战士都懵了,眼看再走二十里就到咸丰,怎么突然要撤?有人忍不住问原因,王司令员只说“别问了,回去再说”。卡车掉头的时候,他还特意让司机把车速放慢,观察路边的树林,果然看见几处草丛里有反光,像是望远镜的镜片——那时候他就断定,前面肯定有埋伏,再往前开,就得钻进土匪的包围圈。
回到军分区,王司令员立刻让人查值班室的电话记录,还审了最近接触过值班室的几个后勤人员。没等查出结果,第二天一早,咸丰区委就派人来报信:昨天下午,朝阳寺的土匪纠集了三百多人,在离咸丰十里地的“老鹰岩”设了埋伏,挖了战壕,还架了两挺从国民党军手里抢来的重机枪,就等王司令员的车队经过。后来土匪等不到人,又听说军分区这边有动静,怕被包抄才撤了,临走前还放话“下次一定要活捉王司令”。
这时候小张才后怕得一身冷汗,他没想到自己一个“报平安”的电话,差点把司令员和整个警卫排都送进鬼门关。王司令员没骂他,只是拿着地图跟他说:“土匪跟咱们不一样,他们熟山熟水,还能靠当地的地痞眼线打听消息,咱们半点马虎都不能有。你报平安是好意,但在剿匪的地界上,好意也能酿成大祸。”后来军分区专门下了规定,外出执行任务时,非紧急情况不准使用公开电话,所有通讯必须用加密频道,就是从这件事里吸取的教训。
那股想伏击的土匪,头头叫李老怪,以前是国民党军的一个营长,部队打散后带着几十号人躲进了山里,后来又收编了周边的惯匪,成了恩施地区的“匪首”之一。他手里有不少从老百姓那抢来的粮食和武器,还扬言要“把共军赶出恩施”。王司令员撤回后的第三天,就带着一个营的兵力,摸黑绕到老鹰岩后面,趁着土匪没防备,一举端了他们的老巢,李老怪在逃跑时被击毙,那股匪帮也就此散了。
后来有人问王司令员,怎么就那么肯定电话会暴露行踪?他说“不是肯定,是警惕”。在战场上,任何一个小疏漏都可能致命,他见过太多因为通讯不保密、情报泄露而牺牲的战友。再说恩施的土匪本来就狡猾,之前有个区小队就是因为提前跟村里联系,被土匪知道了下乡时间,结果整队人都被伏击,牺牲了七个战士——这些血的教训,他记一辈子。
这件事也让军分区上下都明白,剿匪不光要靠武力,更要靠细心和警惕。那些土匪藏在山里,跟老百姓混居,消息比正规军还灵通,稍有不慎就会吃大亏。王司令员那个及时的撤回命令,不光救了自己和警卫排,更给所有剿匪部队提了个醒:在匪患猖獗的地区,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每一个决定都得考虑周全,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